中性粒細胞數下降說明什么?中性粒細胞正常值是多少?
中性粒細胞數下降可見于以下幾種原因:
1、感染:比如流感病毒感染、麻疹病毒感染、傷寒桿菌感染,可以表現為中性粒細胞數下降,對于結核桿菌感染,如果引起粟粒性結核,也可出現中性粒細胞數下降;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常表現為白細胞總數下降,同時還可以引起血小板下降;
3、長期接觸某種射線:長期接觸X射線,可引起中性粒細胞數下降;
4、藥物:某些退熱藥物、抗生素或化療藥物,如環磷酰胺等,其副作用可引起白細胞總數下降,從而導致中性粒細胞數下降;
5、其他因素:如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進,由于脾大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通常也可引起中性粒細胞數下降。
以上是臨床中常見的引起中性粒細胞數下降的因素,如果出現下降,可結合上述原因進行分析,必要時需到醫院就診。
中性粒細胞正常值是多少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血細胞中的一種,正常值是在(1.8-6.3)×10^9/L,占人體細胞總數的40%-75%。臨床意義:一般增多是指急性或者化膿性的感染,比如肺炎、肝膿腫、猩紅熱、敗血癥,都可以出現急性的升高。
除此之外,如果有消化道大出血、急性溶血、惡性腫瘤等也可以出現細胞增多。減少提示是麻疹、傷寒、副傷寒或者某些血液病,比如再障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