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聞】300多平方米小公園里有座“戲臺”,京劇發祥地西城再添新彩
(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驁 方非 通訊員 安格
為百姓休閑添一處小微空間,給國粹增一方宣傳陣地。5月9日,西城大柵欄地區的口袋公園京韻園四期正式亮相。這處小微公園與京韻園一、二、三期互為呼應、相得益彰,為京劇發祥地西城增光添彩。
清朝乾隆年間,三慶、春臺、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進京演出。期間,他們都落腳于大柵欄附近。在這里,與其它劇種曲目不斷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作為京劇的發祥地,西城區多年來持續發力,從軟件、硬件上宣傳、普及國粹,京韻園就是其中的得意之作。從2017年京韻園一期亮相以來,六年間已增至四期。
剛剛亮相的京韻園四期位于西城區大柵欄街道百順社區京韻園一期北側,整體面積378平方米,前身為拆違空置區域。曾經的雜亂無章讓人避之不及,如今新園開門迎來街坊四鄰。“這是四期了,從一期開始我們就都喜歡來京韻園聊天、吊嗓,聽說開門了,趕緊來看看。”年過古稀的老戲迷周先生告訴記者。
別看公園不大,頗有鬧中取靜之意。從熱鬧的珠市口大街一拐,即可步入這別有洞天的方寸之地。油松、紫藤、花卉參差映照,在這初夏時節給游人帶來一絲清涼、愜意。名喚“京韻園”,其中自然少不了皮黃之聲?!袄险刹槐啬懪麦@,我有言來你是聽?!笨粗鴪@內美景,周大爺高興地唱起了《烏盆記》,博得周圍人的喝彩。
作為戲迷樂園,這里充滿了京劇元素。記者看到,京韻園四期主體空間“京韻軒”沿用了京劇中“出將”“入相”的設置格局,左右一對楹聯“知法守法筑國泰民安 京腔京韻唱人間百態”則將公園主體裝扮成一座“戲臺”。
不僅如此,這里還與京韻園三期、京韻園一期巧妙結合、前后串聯,形成了功能多樣、景觀豐富的有機整體。目前,京韻園一到四期總占地面積達到5600平方米,是大柵欄地區面積最大、景觀最豐富、功能最多元、文化最凸顯的綠地空間。
除了彰顯京劇元素,供戲迷、票友活動外,京韻園四期還增加了不少新功能。新設的運動器材充分考慮了老人、孩子的活動需求,景觀小品中還增加了普法反詐元素。
“公園建設從單一觀賞性向集科普、休閑、觀賞為一體的多功能性轉變,實現四季有花、四時有景,兼顧不同人群需求。”相關負責人說。
下一步,西城區將依托京韻園系列小微公園,把京劇元素“嵌入”百姓生活,擦亮京劇發祥地“金名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