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消息:一錘一鑿,一鑿一挑,徐匯這里的非遺傳承生機勃勃
(資料圖片)
黃楊木雕是以黃楊木為材料的雕刻藝術。黃楊木因其緊密的紋理和獨特的象牙光澤而被稱為“木中象牙”,經過精心雕琢,成品呈現出鮮明生動、逼真傳神的風格,不乏風趣幽默,富有時代特色和藝術美感。近日,這項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了位于長橋街道的上海工業技術學校,成為學校社團課之一。
左為導師陳華明作品,右為學生作品
長橋街道社區文化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橋街道是非遺項目“海派黃楊木雕”保護單位,社區文化中心將非遺送進校園,通過現場展示與體驗式互動相結合的形式,讓同學們近距離感受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上海工業技術學校黃楊木雕社團的指導老師,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派黃楊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陳華明,他已經從事黃楊木雕60多年。這位滿頭華發的老教師告訴記者,黃楊木雕對美術功底的要求相當高。“在同學們正式接觸到木雕之前,必須先上四節的雕塑課程,訓練立體造型能力。雕塑是做加減法,哪里缺了還能補一塊。但木雕是減法,刻壞了就沒有修改的機會,所以在制作前和制作中要有充分的思考。”
黃楊木雕制作工藝精細繁復,需經過構思草圖、塑造泥稿、選料取材、制作粗胚、雕刻實胚、精心修細、擦砂磨光、細刻發紋、打蠟上光、安裝配腳等10余道工序。在課堂上,陳華明用橡木演示了如何把正方體木塊制作成粗胚。
一錘一鑿,一鑿一挑,不到五分鐘就勾勒出了一只松鼠的大致輪廓。站在一旁學習的學校黃楊木雕社團社長屠欣然告訴記者,陳老師以前說鑿子和木料呈47度是最佳角度,不會傷害到刀具。
在導師演示后,16名社團成員紛紛站到操作臺前,拿起工具,開始了他們的木雕之旅。他們先用鋸子把多余的木料鋸掉,再按照事先在木塊上畫好的圖案,用鑿子和錘子一點一點地去推敲,去雕琢,直至將木塊塑造成粗略的形狀。記者注意到,有的同學選擇難度校低的愛心圖案,有的同學則挑戰復雜的貓頭鷹。
木屑飛濺,錘聲不斷,同學們干得熱火朝天,認真嚴謹地對待這項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制作過程。非遺傳承在長橋街道生機勃勃,傳統手藝在操作臺上得到傳承和弘揚。
楊宜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