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美地鐵站?通州又添打卡新地標,2條地鐵換乘,太爽了!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里,在“三大建筑”間有塊地面已經悄然隆起,一根根鋼管編織起來,用葉脈的紋理,構成了地鐵北京大劇院站獨特的穹頂。
作為“三大建筑”配套交通項目,北京大劇院站鋼結構已于近日完工通過驗收。預計9月初將開展幕墻安裝工作,11月即可實現外立面亮相。
(資料圖)
01
地鐵雙線
聯通三大建筑地下空間
施工現場,車站外三個下沉廣場式的出入口已基本完成。
“在地面預留5個出口,地下還有4個,可與三大建筑地下空間實現直通共享。”北京城建軌道公司該項目總工薛元新介紹,“三大建筑”呈C型布局,北京大劇院站恰好位于區域中心,承擔著區域流通節點的重要任務。
△“三大建筑”呈C型布局
北京大劇院站位于區域中心
北京大劇院站施工的順利推進,保障了通向“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設施的公共交通路線。根據規劃,在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的三館圍合匯聚處,便是“三大建筑”共享的地下配套設施項目,總建筑規模約30萬平方米,共有2層。
作為“三大建筑”及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配套設施和功能補充,該項目集購物消費、餐飲服務、文創交流、親子娛樂、共享停車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可滿足市民一站式購物服務需求,有望成為副中心消費服務的新高地和潮流匯聚的“網紅打卡地”。
△北京大劇院站效果圖 僅供參考
02
M101和M104地鐵線在此換乘
北京大劇院站為地下兩層雙島四線同臺換乘站。
未來,市民可乘坐M101或M104地鐵線抵達車站,從地面的蔥郁風景中走向“三大建筑”,或經由地下共享配套設施從地下直接進入“三大建筑”內部參觀游覽,且平均步行距離只有數百米。
地鐵大劇院站站總建筑面積4.57萬平方米,長400米,高20.13米,站臺寬16米。
M101和M104兩條線路采取平行分布。其中,M104地鐵線雙線在內,M101地鐵線雙線在外,同方向乘客不需經過繞行,就可直接換乘。
03
2000噸鋼管“花籃”
撐起車站骨架
站在未來的車站大門前,從下而上升起的花籃狀鋼結構支撐柱在頭頂綻放,化為覆蓋整個車站的鋼鐵骨架,像一株自地底生長而出的巨樹。
花籃柱由12根深埋進混凝土結構里的鋼柱支持,根基格外穩固。
不僅如此,在“花籃”兩側各有一座巨大的拱門。
“你面前的拱門大概17米高,建成后會有三部扶梯從中穿過,旅客下到站廳層,即可前往站臺層或進入地下共享配套設施。”
薛元新說,從地上進入車站的旅客經過“花籃”時,可抬頭領略車站玻璃穹頂的夢幻景色。從地鐵站登上地面的旅客,還能直接從出口看到不遠處的“三大建筑”。
據介紹,北京大劇院站的建筑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地面以上為鋼結構,目前已全面完工。
△北京大劇院站站內效果圖 僅供參考
目前,車站正在與“三大建筑”同步進行管線與綠化等施工。9月這里將開始進行玻璃幕墻安裝。
玻璃幕墻繼將安裝在鋼結構上,落成后的屋蓋將猶如沿著中心落地花籃柱向上盛開的花朵。
這朵花的中心將完全采用玻璃穹頂,以保障站內采光。其向四周擴展的外挑結構部分則會采用“玻璃+鋁板”的混合搭配,在美觀之余適當減少陽光直射,更有利于調節站內溫度。
M101線14座車站——
1、商務園站:大致位于商通大道與榆東二街交匯處。
2、通州西站:大致位于京承鐵路通州檢測車附近。
3、通順路站:位于通順路溫榆河大橋北側。
4、會議中心站:位于潞苑五街與陳列館路交叉口。
5、龍旺莊站:位置大概在潞苑東路與京榆舊路的交叉口。
6、通胡大街站:位置在通胡大街與芙蓉路的交叉口。
7、玉帶河大街站:大致在芙蓉路與玉帶河大街站的交叉口。
8、城市副中心站:位于楊坨村。
9、行政西區站:可能位于潞陽大街與臨鏡路交叉口。
10、北京大劇院站:位于城市綠心北京大劇院附近。
11、體育中心站:大概位于張鳳路與103國道交叉口北側。
12、張家灣西:位于張家灣鎮政府附近。
13、張家灣站:位于張梁路與張鳳路交叉口附近。
14、張家灣東站:位于梁各莊村。
M101線是以副中心為核心的軌道交通網絡中的第一條線路,是副中心內部軌網的骨干線。因此,也被大家戲稱為通州的地鐵1號線。
沿途服務2座規劃鐵路樞紐,通州西站、城市副中心站。車輛采用A型車,根據科研客流預測專題成果,初、近、遠期采用3A編組,系統能力充分考慮遠期客流風險,采用3+3靈活編組,線路等級速度100Km/h。
這已經可以定義為地鐵快線了,地鐵6號線、17號線,也是100Km/h。
初期平峰時段列車間隔不宜大于10分鐘,初期平峰時段行車間隔不大于8分鐘,近、遠期平峰時段間隔不大于6分鐘。
初期采用2:1大小交路開行方案,近遠期采用一個大交路開行方案。
M104線走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