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向烏克蘭提供AIM-7干什么用
新聞里說,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一批AIM-7。小土豆在基輔也宣布,加拿大提供270枚AIM-7。這是越南戰爭時代就開始使用的中程空空導彈,也稱“麻雀”。早期射程只有26公里,后來延長到50公里,最后的型號射程高達98公里。
(資料圖片)
AIM-7是已經死得差不多的老兵了,在越南戰爭時代就是“鬼怪”式戰斗機的主力空戰武器。在這里,“鬼怪”式在翼下掛載4枚“響尾蛇”,在機腹半埋掛架下又是4枚“麻雀”。
“麻雀”的意大利改型“阿斯派德”還得到中國引進,裝在殲-8II上,不過數量很少
如果不算50年代的AIM-4“獵鷹”之類,“麻雀”可算第一代大量使用的中程空空導彈,采用半主動雷達制導,工作距離比被動紅外更遠。“麻雀”還得到美國盟國的大量使用,英國“天空閃光”和意大利“阿斯派德”是從“麻雀”改進而來的,中國在80年代還引進“阿斯派德”,以后成為PL-10的研制基礎。
“麻雀”作為中程空空導彈,生涯很豐富,但并不光輝。在越南戰爭中,“鬼怪”式戰斗機發射的“麻雀”脫靶率很高,交戰規則要求目視確認目標后才可發射,進一步限制了“麻雀”的有用性。“麻雀”的最后一次實戰使用實在海灣戰爭中,以后退出美國空軍和海軍的使用,由AIM-120“阿姆拉姆”接替。盟國空軍稍晚,但也退役快20年了。
“海麻雀”還作為北約標準的艦載點防空導彈使用
意大利“斯巴達”系統則把“阿斯派德”作為陸基防空導彈使用
“麻雀”還作為防空導彈使用。“海麻雀”在70-00年代是北約標準艦載點防空導彈,八聯裝的“海麻雀”不僅裝備各種護衛艦,連航母都用與點防空。作為點防空,“海麻雀”的射程為19公里,夠用了。垂發時代的“海麻雀”一開始還是“海麻雀”,一坑四彈后,已經不是一回事了,也開始采用主動雷達制導。
意大利“斯巴達”系統與瑞士厄利空“天空衛士”整合到一起,彈炮互補,也得到一定的應用,但買家不算多。在烏克蘭戰爭中,西班牙援助了一個營的“斯巴達”系統,這是一直唯一在烏克蘭的可使用“麻雀”導彈的系統。
隨著大批北約“麻雀”送交烏克蘭,更多國家的“斯巴達”系統都轉交烏克蘭是可能的,正好用更先進的NASAM替換。
NASAMS的意思和“斯巴達”差不多,但換用更先進的雷達,導彈也換成“阿姆拉姆”,主動雷達制導使得多目標交戰能力大大提高
烏克蘭米格-29要改裝使用麻雀就太麻煩了,掛架還是小事,要從雷達、火控開始改,基本不可能。但烏克蘭得到更多的退役的“北約海麻雀”發射架是可能的,整合到平板卡車上不難,從退役老艦上拆下來火控雷達、發射控制臺,集裝箱化,構成簡易“陸用海麻雀”,也是可能的。
在烏克蘭,傳統空襲的威脅不大,但鋪天蓋地的小摩托是個大問題。大量部署的“陸用海麻雀”真的用來大飛機有點吃力,但打小摩托還是手到擒來的。
烏軍在使用北約裝備的時候,有崽用爺錢不心疼的問題,所以北約援助也從一線先進裝備轉向退役裝備了。“豹2”以A4為主,德國援助A6是因為已經沒有A4了。荷蘭計劃援助的F-16是最早的原版,終于要被F-35替換下來了。澳大利亞計劃援助的F-18也是一樣,是最早的原版,已經快飛不動了。現在這些AIM-7“麻雀”索性是退役封存、等待銷毀的廢棄彈藥。
僅美國就生產了7萬多枚“麻雀”,其中大部分早就過期或者消耗掉,但還是管夠,而且不怕烏軍糟蹋。打下多多的小摩托,還是物盡其用了呢。
對于俄軍,用大量小摩托硬闖可能不行了,需要和反輻射導彈一起使用。
“麻雀”需要火控雷達連續照射,這是反輻射導彈的好機會。后發先至的反輻射導彈打掉“麻雀”的制導雷達后,大門就敞開了。
反輻射導彈可以空中發射,也可以作為“伊斯坎德爾”導彈的戰斗部,辦法多得很。
烏克蘭戰爭進去了新階段。澤連斯基承認,大反攻已經開始,但進展艱難。
反攻會怎么結束?這才是人們關注的。
另一方面,AIM-7用來反小摩托,對中國是有用的啟示,中國或許也能把大批退役空空導彈改裝,用來反小摩托。
關鍵詞: